2021-04-16 10:31:58  电动汽车
0

极氪将首款产品极氪001直接掷入当下竞争最激烈的市场,前有特斯拉Model Y、小鹏P7,后有大众ID.4、福特Mustang Mach-E,极氪还能复制领克的成功,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吗?


吉利,新能源汽车,汽车销量,领克


2020年9月,领克汽车在北京车展前夕发布SEA浩瀚架构,并亮相了基于该架构打造的首款概念车领克ZERO concept。7个月后,概念车已经被量产,而且“突发奇想”般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——极氪汽车。

“实际上为了今天,我们已经准备了5年,浩瀚项目启动,我们对极氪汽车的打造也同步开始。”吉利控股集团总裁、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亲自出任极氪公司CEO,他透露了极氪的幕后信息,“5年来,我们不断的完善智能电动产业的布局,垂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资源,构建极氪的科技生态。”博世、Moblieye、华为、百度、腾讯、宁德时代,均出现在极氪的朋友圈中。

品牌亮相之时,也是极氪首款产品发布之日,极氪001以惊喜价格破空出世——补贴后售价28.1万至36万元,将于2021年10月开始交付。

从1986年李书福第一次创业起,“创”与“变”一直存在于其企业的基因中,面对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短板,吉利再一次创业再正常不过,而这一次,极氪面对的是什么?又将为吉利带来什么?


吉利,新能源汽车,汽车销量,领克


行动代号不变

早在2015年,吉利汽车就宣布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,并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公司,行动代号为“蓝色吉利行动”。按照规划,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%以上;其中,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%,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%。

吉利的这一布局是前瞻性的,但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却没有足够的信心,再加上2020年之前,吉利的新能源产品主力车型帝豪EV、几何A等产品主要针对B端出行市场,C端市场存在严重短板,导致到2020年末,吉利并未完成目标。

但吉利在燃油车市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,连续几年霸榜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,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。在电动化趋势和双积分压力之下,燃油车的成功既是荣誉,也是包袱。一番权衡一下,吉利再次制定了新能源计划,行动代号不变,但将内核分为两大部分,其中“蓝色行动一” 主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,包括混合动力汽车、插电混合动力汽车、增程式插电混合动力汽车,还有小排量节能汽车,由吉利与领克品牌承载;“蓝色行动二” 主攻纯电动智能汽车,极氪和几何品牌承载。

“全面转型需要时间,这个时间起码是5-10年,吉利不能失去市场。”安聪慧表示,“大象转身确实比较难,但极氪是吉利的彻底转型。”

此前,吉利方面曾公布,极氪公司由吉利汽车、吉利控股集团(含员工跟投平台和用户权益平台)共同投资,其中吉利汽车持股51%,吉利控股集团持股49%,采取完全独立的方式运营。

极氪通过构建全新品牌直营体系,自建全场景补能体系,以及推出包括线上社区、订阅出行、OTA商城、极物生活等多元创新举措,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以及用户旅程的全场景覆盖,为用户创造更具价值的拥车体验。


吉利,新能源汽车,汽车销量,领克


终极的产品竞争是成本竞争

极氪将首款产品极氪001直接掷入当下竞争最激烈的市场,前有特斯拉Model Y、小鹏P7,后有大众ID.4、福特Mustang Mach-E,极氪还能复制领克的成功,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吗?

先来看看极氪001有什么光环——五档高度可调的全自动空气悬架系统;NEDC工况下最长可实现712km超长续航;极速快充,充电5分钟、续航120km;搭载ZEEKR AD全场景高度自动驾驶系统;同级唯一全车感应式自动门……业内人士形容极氪在这款车上“推料”达到极致。

如此配置,售价竟然压低至20万至30万元区间。“产品的竞争最终是成本的竞争。”安聪慧一语道出吉利的核心竞争力,在吉利内部,多品牌协同发展至关重要,无论是CMA架构,还是SEA浩瀚架构,其研发投入了巨额的成本,只有在多个品牌间共用架构,才能有效分摊研发成本。极氪001是SEA架构上的首款车,未来三年,极氪将每年至少推出两款新品。

从前,“对标”是吉利企业文化中的核心,“如果只关注对手,就会慢半拍,只有着眼用户才能获得不受限的想法,获得开创性的优势。”安聪慧说,从极氪开始,企业关心的是用户,极氪将是与用户共创的品牌。据悉,极氪将拿出4.9%的股份权益支持共创。

“相比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,极氪并不是简单的嫁接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技术,而是以独立的企业,全新的品牌,创新的用户组织和商业模式,彻底变革。”

极氪身处在传统车企重视电动化浪潮的旋涡中,同时又面对着来自各个行业的跨界挑战者,背靠着吉利控股集团,极氪既是破圈王者,也是守城之将。


   暂无

上一篇:陶琳回应车展维权事件:特斯拉不可能妥协 下一篇:LG-麦格纳合资公司即将赢得苹果电动车项目